政策指標之下,各地掀起“限耗”風
自2016年起國家就開始連續發文控制醫療和耗材費用,其中,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明確:到2017年,全國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增長幅度力爭降到10%以下。
2017年4月21日,衛計委又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到2017年底,前四批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藥占比下降到30%左右,耗占比控制在20%以內。
2017年8月,國家衛計委等部門聯合印發《醫用耗材專項整治活動方案》,要求重點整治一次性使用輸注器具、一次性使用導尿管(包)、起搏器類、吻合器等產品。重點監控高值醫用耗材使用情況,對耗材使用超過同學科平均水平的醫生,進行病例的追溯再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進行約談。
圖表1:國家控制醫療和耗材費用政策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在此之后,各省市陸續開展高值耗材的帶量采購談判工作。
2017年5月,安徽省醫改辦發布《安徽省公立醫療機構分片實施高值醫用耗材帶量采購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將參考藥采辦法,在高值醫用耗材實行限價掛網采購的基礎上,動態調整高值醫用耗材限價,并且將全省劃分為3個片區實施高值醫用耗材帶量采購,各級公立醫療機構均需按片區參加聯合體帶量采購。
2017年8月,山西省衛計委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骨科關節等三類高值醫用耗材限價采購工作的補充通知》,對骨科關節、血管介入、口腔三類高值醫用耗材共計2899個產品實行限價采購。
圖表2:地方政策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7高值醫療器械發展現狀:需求潛力巨大,國外品牌占據主導地位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扶持政策力度加大,醫療器械市場規模正不斷擴張。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由小到大,迅速發展,現已成為一個產品門類比較齊全、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市場需求十分旺盛的朝陽產業。特別是近年來,醫療器械產業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連續多年產值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作為骨科和心血管所需的介入器材、植入器材和人工器官等高值醫療器械也迎來快速增長的時期。
我國高值醫療器械擁有巨大的成長潛力。據統計,2015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銷售規模約為3080億元,高值醫療器械占整體醫療器械規模的25%,市場規模約為770億元。
圖表3:2010-2017年中國高值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變化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目前,中國企業除了超聲聚焦等少數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外,在高科技產品方面,中國醫療器械的總體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約為15年。除了超聲聚焦等少數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外,不少關鍵技術被發達國家大公司所壟斷,國產醫療器械產品不論在技術能級、檔次方面,還是在產品功能、外觀以及操作便捷方面,與美、歐、日等發達國家有明顯的差距,產品技術性能和質量水準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難以滿足國內臨床和科研的需求。
總體而言,目前我國高值醫療器械行業仍舊處于吸收發達國家技術優勢、轉化創新的階段?傮w的研發能力還是較為薄弱,大多數企業品牌都集中在低端領域。而高端領域的關鍵技術與核心零部件則還要依賴進口。
在此背景下,我國高值醫療器械的競爭格局第一梯隊均為技術最為先進的美國企業,我國國內領先品牌多位列第二或第三梯隊。
圖表4:國內高值醫療器械行業主要梯隊代表企業及主要產品統計情況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 第一梯隊以外資企業為主,這類企業在品牌、產品設計及銷售渠道上具有較強的優勢,特別是由于長期經營,已經在國際上獲得醫學界普遍認可,產品品牌認知度較高;
◆ 第二梯隊主要是指國內年銷售收入在3000萬以上的高值醫療器械企業,這類企業一般是在某細分領域內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使得企業規模逐步擴大,同時這些企業正呈現出品牌建設階段特征,通過不斷努力,提高企業經營規模;
◆ 第三梯隊高值醫療企業在國內企業總數比重較大,這類企業由于受資金、技術等方面的限制,經營規模相對較小,因此在與外資、國內領先企業的競爭中,第三梯隊企業面臨較大壓力。
此外,雖然國內部分高值醫療器械企業在總體規模上競爭優勢一般,但其在細分市場領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例如先健科技和華醫圣杰在封堵器市場領域和樂普醫療三分天下;再如康輝、創生和威高三家企業雖在在整個高值醫療器械整體市場份額一般,但占據了國內所有骨科廠家銷售額的40%左右。
圖表5:國內高值醫療器械行業主要細分領域競爭分析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